For your information:
测试目的:评估上海GP3 120 胶片的真实感光度,正确的显影时间,及其特性曲线。
测试方法:参考亚当斯《论摄影〉及蒋载荣《黑白摄影精技〉中的胶片测试方法,并作出少许优化。
测试器材:
1、哈苏照相机一台,A16后背
2、镜头:80mm
3、ILFORD ID-11显影液(等同D-76),1:1 稀释,ILFORD 快速定影,1:4稀释,定影5分钟。
5、X-Rite 密度计
6、Jobo 1520 显影罐,电机控制定速旋转冲洗。
 
测试结果:
1. 感光度测试:
感光度测试的方法是以不同的感光度,按照I区曝光,以厂商提供的标准显影时间冲洗,达到0.1净密度的为真实感光度。
GP3提供的参考显影时间为D76原液6-10分钟,跨度太大,简直不知所云。经广泛搜索,依据网上众多网友的经验,
以D76 1:1稀释显影14分钟作为参考。
ID-11 1:1稀释,显影时间14分钟得到各个不同感光度在 I 区曝光的胶片密度
感光度: 片基(无曝光

        100          50         25         12        
密度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05         0.06       0.08      0.15      0.24
净密度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01        0.03      0.10      0.19
可见,上海GP3 120 胶片的真实感光度在25度。
2. 正确显影时间的测试
正确显影时间的测试方法,是以已经测试得到的感光度(ISO 25),依次按照I至VIII区曝光,以I区净密度0.1,VIII区净密度1.25的显影时间为正确显影时间。
ID-11 1:1稀释,显影时间14分钟得到的I至VIII区的胶片密度
区域:  片基(无曝光

          I         II        III         IV         V         VI         VII         VIII
密度:             0.05        0.15    0.25    0.39      0.55     0.75     0.94      1.15        1.31
净密度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10     0.2     0.34      0.50     0.70     0.89     1.10        1.26
由此可见,14分钟的显影,正好可以使I区保持0.10的净密度,同时使VIII区达到1.26的净密度(理想值为1.25),此即正确显影时间。
由测试数据,我们可以得到胶片的曝光-密度曲线
		
		
	
	
总结:
1、可能是最便宜的120胶卷。
2、为获得完美暗部影调,真实感光度须低至25,实用性很差。
3、有低感光度高反差倾向,类似Kodak TMAX。理由为若以ISO 50 拍摄,其I区净密度仅为0.03-0.05,即使控制显影时间确保VIII区密度,整体反差仍然很大。
4、片基通透,比公元135和4x5胶片强,表现为片基密度很低(0.05),接近Kodak TMAX和Fuji Across的水平。片基很薄,强度很差。
5、确认不含防光晕层,因显影或水浴倒出的液体没有变色(含防光晕层的胶片,水浴后倒出的液体一般呈深墨绿色)。
6、做工极其低劣,开封及拍完后密封的纸条超烂,完全没有档次;且不说洋胶卷,比乐凯都差一大截;不知道上海人怎么想的,胶卷都造出来了,那一小条密封纸能值几分钱!
7、颗粒度尚未测试,好在其只有120胶卷,好像也有4x5页片,还是经得起放大的。
How I used it before :
Exposed at ASA 100
Water soak 30 seconds
D76 developer 1:1 
Develop 20C 9min 30second
Acetic acid 1000:1 stop bath
Fixer 7 minute
Water bath 30 min